山不吃人,吃人的是慣性!

物體會持續以現有速度(方向)移動,除非外力迫使改變其速度(方向)。

台灣多山,且地形險峻。在中高海拔依地形大致區分有山谷(谷)與山脊(稜),介於稜與谷之間的(斜/陡)坡,還有在稜線上兩高點之間的最低點,通常稱之為鞍。而鞍部有時會略為平整,它也是稜與谷的交會處,山谷往下的起始點。若此稜為南北走向,它的東、西方向如果無其它支稜,那一定就是谷。

圖:網路

 

登山路徑大多沿稜而行,也就是一旦離開了稜,就會漸漸進入谷。而且,地形地物會影響(引導)改變人們的判斷,常見於在橫切翻越山脊、稜線時,在穿越乾溝、溪谷時,此時行進路線若又改變方向,誤判的情況就大大增加。更別說受天氣影響,光線不良與體力耗損的情況下更加明顯。

以很典型也很常見的Y岔路,或類Y岔路為例,如果Y岔路的交點就剛好在稜線上,或者Y岔路的交點就剛好在溪谷乾溝裏。去程由綠線A往黑色路線行走,往往無視紅線B的存在。返程回到此處才發現怎麼多出了一條路?相信有很大比例較無經驗的山行者會在這裏猶豫不決,甚而就走錯了路。

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大自然裏的陷阱,一種視而不見的慣性(Inattentional Blindness)。

 

歷年來已發生多起先在Y岔路,或類Y岔路走錯,接著漸漸遠離正常路徑,最後迷途致死,或從此失縱的案例(黃線為推測迷途者移動路徑)

2022-0916補增更新

2022-0911 台北地院家事庭陳姓法官和妻子與2名子女,挑戰攀登台中和平區池有山,疑似迷路不慎墜落70米高的峭壁,14日上午7點45分遺體在下方的劍竹林被尋獲。救難隊員歷經64小時搜尋,從三岔營地下方40米處先找到登山杖,接著再往下30米發現鞋子,6名消防山搜人員14日清晨從找到陳伯均的鞋帽處,再往下切20米搜索,最終在峭壁下方找到遺體。消防山搜人員初步分析意外原因,研判可能因為視線不佳下切時走錯路,不小心滑落往下墜落高度落差70米的峭壁。
https://www.setn.com/m/ampnews.aspx?NewsID=1177351

圖:台中市消防局

 


2022-0715一原住民協作在南橫戒茂斯山運補物資,之後獨自下山從此失聯。11日後0725約下午1330~1400間,在新武呂溪溪谷中發現已身亡的失聯者。部份山友質疑登山布條被拆掉導致迷途,掀起網路論戰。 https://news.pts.org.tw/article/592010



2021-0919 17人登山隊攀登白姑大山,其中一名60歲黃姓隊員在三錐山附近脫隊失蹤,22日在往三錐山半途一處深谷發現黃男遺體。https://www.cna.com.tw/news/asoc/202109220203.aspx




2020-1226 陳男與一行6人的登山隊一日單攻白姑大山,2020年12月26日凌晨1時許入山後,預計當天晚間10時許返回登山口,但隊伍於中午左右登頂後,陳男於午後下山途中,從隊伍中間走散落隊,期間曾傳訊表示「在石瀑區迷路」,隨後整個人完全失聯。

消防局獲報後立刻展開搜索,但事發至今已搜救7天,還沒找到人,但根據最新消息指出,該山域登仙溪沿線出現「SOS石塊」的求救標誌,且因右上方留有男子姓名一字「充」,因此搜救人員不放棄,將持續沿著溪谷找人。https://www.ettoday.net/news/20210103/1890488.htm

至今尚未尋獲…




2020-1117來自台中的7人登山隊17日安排「1日畢羊縱走」,因腳程落差,7人分2隊走,走得快的4人在昨天下午4點下至羊頭山登山口,遲遲等不到落隊的3個女生下山,救難人員18日下午找到其中林姓、黃姓2人,29歲葉姓女山友失今日上午尋獲,但已不幸罹難… https://news.ltn.com.tw/news/society/breakingnews/3356257

保七第九大隊1人及太魯閣國家公園1人今天上午上山搜索,下午在鋸山、畢祿山之間的鋸山連峰,於下切碎石乾溪溝最低鞍更下方、海拔3071公尺附近(24.213953,121.353885),約下午1點找到已失聯快1天的林姓、黃姓2個女生。

今天清晨消防署請求空勤直升機起飛,從2女被尋獲地點,繼續往下方溪谷進行空偵,8點50分發現疑似目標,經目視確認回報吊掛座標(24.21557,121.36389),位於海拔2882公尺溪溝,距離林與黃被尋獲地點多走了1公里多。




2013-1222黃啟涵先生在沒有申請入山證與入園證,臨時起意又完全違法的情形之下,跟隨隊伍進入大劍山山區,進行難度非常高的輕裝一日大劍山原路來回的登山行程。登頂大劍山後,其他早到的隊員皆先行下山,最後自己獨自一人要下山之時迷路失蹤。當日天候不佳,多處路段已經有積雪結冰的情形。黃啟涵先生的遺體最後在2014-0304於志樂溪上游溪谷尋獲遺體。https://news.pts.org.tw/article/258157

1. 他失蹤時報出的座標點 T67 269331 2692856

2. 發現他喝完的八寶粥罐座標 T67 269225 2692715

3. 發現他的登山杖、4根菸蒂、勁力電池4包裝、求生毯外包裝袋座標 T67 269302 2692604

4. 發現大體座標 T67 268950 2691450




2011-0227張博崴誤入農家灌溉水管小路
zh.wikipedia.org/zh-tw/張博崴山難www.facebook.com/sunriver.culture/photos/a.1044741758884535/4503427069682636
(事故前為開放式小徑,事故後農家已架起鐵網圍籬,以避免閒人誤入。)



”當你決定專注於某件事,你的眼睛就會停止搜尋環境中的刺激,進而限縮你大腦的注意力聚光燈!”

 

圖:網路(多數人都會無視於駕駛座上是一隻狗)


當Y岔路的分岔點就剛好在稜線附近時(戒茂斯山三叉路),首先進入視線的會是沿稜的B路線,而A路線還在稜的另一面,自然就容易被忽略掉。


當路徑穿越乾溝裏時(畢祿往羊頭/白姑石瀑),沒有水的V字型乾溝相較於周邊茂密的植被,在視覺上看起來就會像似另一條岔路B,往上正確的A路線反而就容易被忽視掉。


綜歸而論,人的專注力是有選擇性的。在荒野中活動偏離既定路徑也是常有的事。但只要放慢速度就有時間觀察做出正確選擇,快速穿越反而容易錯過與遺漏。

稍有經驗的山行者會在偏離預定的路徑不久即所有警覺,並懂得原路退回,或適時修正先前的偏移,重新回到預定的路線上。反之,若未事先研讀地圖了解路徑,通常就會自然而然受地形地物的限制所引導,漸漸往溪谷或低處而去且無法自拔。

坦若不幸真的迷了路,除了該處有落石、崩壁、有危險需移動至較安全處之外,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冷靜待在原地就地避難,並對外求援。

迷途STOP口訣

Stop:停下來,勿繼續走向不確定的路。

Think:思考可能的出錯地方,並留在原地等待救援。

Observe:觀察周遭可利用的資源,並注意有無土石崩塌或野生動物出沒等危險。

Plan:分配糧食與水源,選擇適當地點避難並做好保暖等待救援。


本文為筆者個人經收集到的資料所判斷,與正式山難報告無相關!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