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不吃人,吃人的是慣性!

物體會持續以現有速度(方向)移動,除非外力迫使改變其速度(方向)。

台灣多山,且地形險峻。在中高海拔依地形大致區分有山谷(谷)與山脊(稜),介於稜與谷之間的(斜/陡)坡,還有在稜線上兩高點之間的最低點,通常稱之為鞍。而鞍部有時會略為平整,它也是稜與谷的交會處,山谷往下的起始點。若此稜為南北走向,它的東、西方向如果無其它支稜,那一定就是谷。

圖:網路

 

登山路徑大多沿稜而行,也就是一旦離開了稜,就會漸漸進入谷。而且,地形地物會影響(引導)改變人們的判斷,常見於在橫切翻越山脊、稜線時,在穿越乾溝、溪谷時,此時行進路線若又改變方向,誤判的情況就大大增加。更別說受天氣影響,光線不良與體力耗損的情況下更加明顯。

以很典型也很常見的Y岔路,或類Y岔路為例,如果Y岔路的交點就剛好在稜線上,或者Y岔路的交點就剛好在溪谷乾溝裏。去程由綠線A往黑色路線行走,往往無視紅線B的存在。返程回到此處才發現怎麼多出了一條路?相信有很大比例較無經驗的山行者會在這裏猶豫不決,甚而就走錯了路。